问问进博会上的电动车们“慌不慌”

栏目:用车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22-11-13 16:16

本周珠海航展热度一飞冲天,而北京车展却在等待的期待中得到了暂停的回复。此前广州车展已经延期,不完整的成都车展,今年的A级车展似乎因为疫情没有成功举办。

但是,谁说今年不会有A级车展呢?同样在本周,有一个高度曝光的话题。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掌声和鼓励声中落下帷幕。在车展频繁跳票的情况下,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汽车馆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国际车展,台上的嘉宾更是个个引人关注。

有意思的是,随着新能源转型在即,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汽车馆,电动汽车成了领唱。在这种情况下,美、德、日、南花旦各派纷纷拿出自己的高手,聚集在这个非常特别的展览舞台,向中国市场宣传自己的产品价值。

如今,新能源汽车舞台的中心已经被中国市场牢牢占据。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此外,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30.2%,比2021年10月18.5%的渗透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52.9%。

在这种背景下,我不知道这些从世界各地跑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来“赶考”的新车型,说心里没有压力肯定是假的。所以,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可以看作是一个不一样的舞台,这些品牌可以尽情演绎自己的歌曲,而这些“新候选人”需要展现更好的实力,让作为考官的消费者感受到一点点心动。

简单逛了一圈,还是有很多新发现。至于美队,福特F-150闪电首次在中国亮相。福特历史上第一款电动皮卡,可以预测会延续F150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但在国内市场有多少胜算?恐怕很难下定论。

同样,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亮相的全新悍马EV也是一款皮卡产品。在品牌破产多年后,被通用以电动方式复兴的悍马,依然保留着新时代硬朗的设计风格。而且车内更大的液晶屏也让车辆的科技感有了质的飞跃。

当然,美国品牌中的凯迪拉克也值得关注。Celestiq概念版以全新的豪华姿态诠释了凯迪拉克对电气化的诠释。还有电气化的契机,让凯迪拉克对超豪华车型的打造有了新的诠释。这款车型将支持丰富的个性化定制,并将手工打造,这也预示着这款车的价格将会非常惊人。

另一方面,德国品牌的重要代表大众集团展示了全新的ID。AERO概念车在c位置。纯电动家族第一款轿车可能是帕萨特未来的电动化方向。然而,由于RD速度和车型规划,这款车的量产版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面向全球推出。到那时,谁也无法确定电气化市场的强度会有多大。

在身份证旁边。AERO概念车,保时捷Mission R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首次亮相亚洲。这款概念车展示了保时捷如何在电气化时代为速度和驾驶插上了一双“电动”的翅膀,也展示了保时捷向电气化转型的决心。

日系品牌方面,日系三巨头之一的本田发布了旗下e:N品牌的第二款概念车——E:N2 Concept。目前这款车只能看到其设计风格,具体信息尚未透露。新车采用未定义的前卫美学设计,整体科幻感十足。

丰田带来了bZ纯电动家族,最大的亮点是首次与大众见面的bZ3。由于车展推迟,基于e-TNGA平台的bZ3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正式亮相。值得一提的是,bZ3将使用比亚迪的电机和电池,这是比亚迪首次向合资车企供应电动车动力系统。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也非常重视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现代IONIQ 6和起亚EV6 GT-Line共同出演了这部电剧,其中IONIQ 6是国内首秀。未来,这两款新车也将在中国正式上市,进一步开拓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特斯拉。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特斯拉作为S3XY的一体机阵营首次亮相。不管是哪个车型,恐怕都是展厅里没有“慌感”的电动车。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仅售出34.4万辆汽车,但净利润为32.9亿美元。自行车净利润为9564美元(约合人民币69354元)。单车利润方面,特斯拉是丰田的8倍。

国内市场,仅国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今年1-10月累计销量达335,351辆,同比增长53.5%。此次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新发布的Model S格子和Model X格子是这两款车的进一步升级。特斯拉的进一步壮大,不仅让国内新势力品牌倍感压力,也让奔驰、宝马、丰田等传统巨头感到兵临城下的紧张。

未来,随着电动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这些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表现出决心的传统车企,必然会受到国产新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夹击。而且随着新能源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和评价也会越来越严格。

今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令人咋舌,即将推出的高端品牌命名为仰望,也预示着将向更高的市场发起冲击;“韦小立”的快速成长也值得肯定。明年将推出多款全新车型,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无论如何,如果不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这些来自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会产生的“恐慌”恐怕将是无法逾越和无法避免的。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