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焦虑,血糖仪来了大生意
首先,这不是为了治病,安宇想强调这一点。
她的控糖实验始于一场小型健康沙龙。分享人说,“别把健康当作理所应当”,然后详细解释了血糖失调对身体的影响,比如疲惫、嗜糖,体重增加和激素紊乱。安宇对“效率”“优化”有着偏执追求,如果被饭后血糖上升带来的昏沉感影响到工作状态,或压力太大产生暴饮暴食冲动,“真的会忍不了”。
于是,购入一款血糖仪,监测摄入食物对自己血糖的影响,成为保持精神状态的最简单方法。被APP上的数字“支配”了几周后,安宇成功戒掉咖啡和冰淇淋,爱上喝白开水,感觉自己“在白天更容易集中精神了”。
小红书上,分享动态血糖仪控糖、减肥经历的贴文是真实的“流量密码”。动辄数百条的评论中,网友们热情地分享着胡萝卜和燕麦奶哪个才是“血糖刺客”、怎样吃水果摄入的糖分更少,以及吃下某种食物后,血糖又升了几个单位。
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血糖仪分享
就像为了抗衰每天吞下一把药丸的中年人,或为了保持身材打“司美”的减重者那样,血糖仪正在成为热衷健康管理的年轻人追逐的新单品,带动动态血糖仪受众从传统的医疗领域,转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这种血糖仪全称连续血糖监测,最初是面向有长期血糖监测需求的糖尿病患者设计的。
但如今,在糖尿病病人仍然是主力购买者的动态血糖仪市场,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安宇们”展现出的热情,连设备厂商们都无法忽略:就在不久前,全球前两大血糖仪品牌雅培和德康,接连单独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非处方血糖监测产品,旨在帮助其了解自身血糖、睡眠、情绪等状态,通过调整自身代谢获得*健康状态。
在国内,血糖仪也逐渐跻身各大消费节的头榜。刚刚过去的“史上最长双11”中,家庭诊疗仪器品类的涨势依旧喜人,血糖仪更是各大平台“购物补贴”名单里的热门产品。京东数据显示,健康采销直播间订单量环比提升5倍,动态血糖仪品类“成交额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年轻人的“健康焦虑”,正在催化血糖仪这门新生意。
01 血糖仪用户,变年轻了
一个小小的装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年轻人关注到的?
相较于传统的指血检测,动态血糖仪的硬件部分由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3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埋植于皮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内的葡萄糖浓度,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传输至配套的接收器或APP内,拥有24小时动态监测、具备存储功能、低感染风险、无感佩戴等优势。
如果说,传统指血检测只是给某个特定时刻的血糖值“拍照”,那动态血糖仪就是在不间断地“录像”。只需把一个硬币大小的圆形装置浅浅地“钉”入胳膊或腹部的脂肪层,就能连续2周持续监测血糖。用法简单,更重要的是不怎么疼。
某种程度上说,血糖仪产品更易用是一种结果,而原因,是糖尿病的流行和年轻化趋势。
谢云如今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已经做了几十年内分泌科医生。过去的多数时间里,她面对的都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在她的诊室里,诉说着自己体检报告里不正常的血糖指标。“我管过的最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有9岁。”
中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截止2021年,中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群体数量分别达到1.5亿人和3.5亿人。而近年的新趋势是,年轻人患病率持续上升,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占比持续提高。
在糖尿病患者的分型中,1型致病原因以遗传为主,而2型糖尿病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生赵维钢解释:“我们一般说越精英的人越容易得糖尿病,就是这个原因。压力大,生活习惯不好,吃得多,又运动少。这些年,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和监测手段愈发成熟,医生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许多前来就诊,或想尝试动态血糖仪的年轻人未必真的都是糖尿病患者,甚至未必属于“糖前”群体。谢云提到,正常人受运动、饮食或情绪等因素影响,也会存在短期的血糖波动,虽然“原则上可以使用动态血糖仪,但从临床治疗指南的角度并不推荐”——一是性价比不高,二是不同动态血糖仪使用的传感器技术不同,监测结果上会存在误差,可能造成使用者的无端焦虑。
但面对“真的得病可能就伴随一生”的恐惧,还是会让年轻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搞清楚,波动的血糖数值到底会不会让自己的健康恶化。
陈晨今年35岁,“糖龄”23年。在动态血糖仪产品尚未正式大规模进入内地市场时,就已经开始从香港代购使用。他见到过不少处在“糖前”阶段的年轻人,困惑于自己为什么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同时,“你根本想象不到他们刷手机的速度有多快,微博、抖音、小红书,信息很杂,他们也未必真能辨别,但这个时候,他们只想知道怎么快速控制好血糖”。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年来那些使用GLP-1类产品减肥的人,正在成为动态血糖仪的忠实拥趸。在医疗从业者的传统认知中,GLP-1的血糖稳定性不错,按道理会“挤兑动态血糖仪需求”。有海外厂商还专门对此开展过试验,结果却显示,服用GLP-1的人群使用动态血糖仪的“依从性更高”。伴随着GLP-1药物需求释放,动态血糖仪的使用意愿甚至可能被进一步激发。
“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角度,这两类产品的受众可能有重合。”安宇猜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总是好的。”
02 降价,血糖仪长成消费大单品
11月11日刚刚结束,头部国产厂商三诺生物就发布“战报”称,今年“双11”期间,动态血糖仪全网销售超过40万盒,增速达到400%;硅基仿生则表示,自家动态血糖仪销售额突破亿级,自营电商渠道的成交量实现176%的增长。
热闹背后,如果回看动态血糖仪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历程,2017年左右,雅培、美敦力等海外品牌进入中国,或许可以算作一个起点。但真正繁荣起来,其实还是这两年的事。
杨天是一位动态血糖仪上游芯片供应商,他提供给36氪的数据显示,直到2020年时,国内动态血糖仪市场规模还只有1.5亿元左右,但2023年时,这一数字直接飙升到了40亿元。
产品性能越来越稳定是市场渗透率提高的大前提。在动态血糖仪产品的评价体系中,代表监测精准度的MARD值是最常用的参考指标。
它指的是每个测量值和匹配参考值之间的平均误差范围。MARD值越小,说明准确性越高。如今,行业几乎默认,虽然MARD值小于15%就可以申报上市,但一般低于10%才会被主流市场认可。目前,主流国内外品牌在售的动态血糖仪产品的MARD值基本趋同,多维持在7.5%-9.5%之间。
同时,作为一类需要持续复购的产品,产品佩戴的舒适性、数据读取是否直观等,也是影响着患者的购买意愿。杨天提到,早年间,有些产品的助针器弹力过大,能把人打出血;或是产品配套的软件接收器操作不便,都可能导致用户放弃使用。而这些“有关产品体验的问题,只能靠不断的市场反馈来慢慢打磨”。
此外,3年间近25倍市场增长背后,另一个无法忽略的变量或许在于,多款国产产品在此期间获批,并直接带动了动态血糖仪进入“价格战”时代。
陈晨仍然记得,自己在2000年左右确诊糖尿病时,医生问父亲的*个问题就是“家里条件怎么样”。那时,指血检测还是主流,“血糖试纸5块钱一张,一天推荐测8次”,一年光检测试纸最多就要花1万5。随后,动态血糖仪问世的最初几年,传感器价格普遍也有大几百元。
但这两年,国产玩家集中入场,直接将动态血糖仪产品价格降幅抬到了50%以上。尤其是2023年的“双11”之后,单个传感器价格被拉低至100-200元的区间内。国产品牌渗透率也随之提高,市场占比已达20%左右。
每月省几杯咖啡钱就能持续监测自己的血糖健康,这笔账对年轻的消费者们来说颇为划算。
“从我们的体感中,某国产上市公司是打‘价格战’打得最狠的。”在某种程度上,杨天们不排斥见到这类现象。因为这样,下游厂商“才有降本增效的动力”,而原本在整个动态血糖仪制造成本中占比不低的芯片,自然是最合适的“优化”对象之一。
2020年左右,卡准了国产动态血糖仪集中获批的前夕,杨天的公司成为较早转型医疗芯片研发的厂商之一。在他看来,动态血糖仪是当前医疗行业内少有的兼具To B和To C属性,又有增量市场的赛道。今年,公司的产品开始放量销售后,动态血糖仪板块的营收预期达到千万元以上。
不过,价格战毕竟不会一直打下去。在成本、品牌、渠道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市场上的动态血糖仪定价已趋于稳定。36氪注意到,今年“双11”期间,三诺生物、鱼跃医疗、微泰医疗、硅基仿生等品牌的动态血糖仪在电商渠道的售价大多维持在150元上下;雅培等海外品牌动态血糖仪产品价格则保持在250-300元的区间内,并未再出现去年那样直接“砍一半”的情况。
企业间似乎已经逐渐达成了默契:要市场,更要利润。
当这样的格局逐渐形成,随之而来的又一个问题是:卷完价格后,动态血糖仪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03 无创,大势所趋?
在持续不断的市场教育下,如今的消费者几乎已经默认,血糖仪就是一种需要贴在胳膊上的圆形设备。虽然要两周一换,用起来倒也不是很麻烦。
但从技术迭代的角度,让创伤更小一点儿,始终都是国内外血糖仪厂商们追求的方向。
今年10月底,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乐普医疗旗下的一款无创血糖仪。顾名思义,比动态血糖仪再进一步,无创血糖仪连把刺扎进胳膊的过程都省掉了,一般直接通过夹手指的方式实现。
从原理上讲,这类产品一般以光为载体,通过提取人体上与血糖浓度相关的信息变化,间接计算血糖浓度;或通过热学的方法,测量人体内的热量、葡萄糖相位等信息,进而推导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得益于测量便捷、蕴含信息丰富,而且能够实现真正无创等特点,近年来,这些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在国内,除乐普医疗外,此前还有博邦芳舟、精策医疗等企业的无创血糖仪获批;在海外,热衷于探索这类方法的则是以苹果、谷歌、三星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产品形态覆盖眼镜、手表、戒指等各种生活常见品类。
但整体而言,无论传统医疗企业还是科技新贵,无论采取的是光学、热学研发思路,还是尝试从泪液、汗液等体液中取样测定血糖值,几乎每一种技术路径的无创血糖监测仪,都无法完全回避结果滞后以及准确性不高这两大问题。
一位接触过某款已上市无创血糖仪的医生提到,把血糖仪做到无创一直是行业的追求,但整体“没有把针埋进组织液里获取信息可靠”。“做研究时,MARD值一定会控制在15%以内,但试验的条件往往控制得比较严格,放在市场上未必能得到这个结果。我很少推荐自己的患者用这类产品,因为不好买,也不太准。”
此前,精策医疗曾经披露过自家无创血糖仪的临床数据,MARD值达到10.69%;本次,乐普医疗在产品获批公告中也提到,使用前需要先完成指尖采血校准,校准时间间隔不能超过30天,且仅作为“现有指尖血糖的一种补充,不能替代其他血糖监测方式”。
在海外,美国FDA今年甚至专门发出警告称,没有批准过任何具备自行测量血糖值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使用这些设备测出的血糖指标很可能是不准确的。
“目前,无创血糖仪的MARD值基本都到不了10%以下,这就只能当玩具来玩。在涉及准确性的底层技术突破之前,这类产品很难撼动以动态血糖仪为主导的市场格局。”一位关注血糖监测类产品,但“还不准备投无创血糖仪”的投资人认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 最低12℃!冷空气前锋已抵南岭以北,广东21日迎过程最低温
- 提高养殖人员业务水平助力水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 上周无新增申报企业今年已公布终止审查企业416家
- 港股午评:三大指数齐涨中字头股、高息概念股等权重集体强势
- 国足1:0战胜巴林摆脱小组垫底 我国1.2万家足球企业助力冲进世界杯
- 前三季度全球电动车销量榜:比亚迪是特斯拉两倍!五菱紧咬宝马
-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产销规模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 交易额达2856亿元签约飞机数量创新高——中国航展飞出航空市场新高度
- Intertek天祥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兼著名领导力专家推出领导力前沿著作
- 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eKang:美利肯将在中国市
-
最新内容